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查看详情

建设永久家园——专访加拿大伦敦唯一华人建筑商冯伟明

来源: 红枫林新闻网  日期:2019-05-23 04:31:08  点击: 11187
分享:

        伦敦人都知道本地唯一的华人建筑公司叫Forever Homes (永久家园),公司老板冯伟明(Richard Fung)是九十年代初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 一个少数族裔的移民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开发市场能立足并发展壮大,实不多见。

        伦敦市位于安大略省得西南部。伦敦及泰晤士河名字是1793年确定的,由当时上加拿大首任总督John Simcoe参照家乡名字命名的。1801-1804年来此定居的Peter Hagerman一家是最早的欧洲移民。1826年起,伦敦正式定格村级行政区,1855年7月1日升格为市,至今市龄160多年。而人类在此地的生息痕迹可追述一万年之前。十八世纪初前,这里已有原始部落居住,据考古发现,有三个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安大略省考古博物馆就在伦敦。

        有移民的地方,就有建筑需求。伦敦的第一个建筑商是Hayman兄弟公司,成立于1872年。1846年生于英国的老板John Hayman 于1868年来到伦敦。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伦敦已发展成为西南安省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30多万。伦敦及周边地区共有40多家规模不同的建筑公司,Forever Homes就是其中之一。

                创业之初

         创立建筑公司可能一半是有意而为,一半为机缘巧合。和大陆移民不同的是,做企业和做商业是香港人自然而然的选择。可具体做什么,冯伟明夫妇起初并没有明确方向。但可以明确的是,他们不打算涉足多数华人选择的餐饮行业。因此,在落地之初,他们选择去建筑工地打零工。因为这个行业当时的时薪为$12加元,比餐馆打工多$4加元。然而,也许是天意,这一无心的选择竟然注定他结缘建筑,开启了伴随他们夫妇一生的建筑事业。

        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两三年里,冯先生工作勤奋,善于动脑,人际关系也非常融洽。工作之余他经常与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及技术工人们聊天,请教技术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建筑图纸 ,竟然欣喜地发现, 他一看就懂。这是因为他移民加拿大前,曾在香港技校学过机械制图。兴奋之余,他找机会看图纸,研究施工,兴趣一发不可收,开始了解熟悉建房销售的各个环节,于是萌生了自己创业,建立建筑施工公司的想法。

        1993年,他们夫妇倾其所有积蓄,加上父母资助和自住房抵押,获得银行贷款,伦敦第一个华人建筑公司就这样正式开张了。公司取名Forever Homes,道出了每个移民的共同心愿,建筑永久家园。

        作为新的建筑商,开拓市场当然很难,公司从转包开始,承接其他建筑商的转包工程。几栋房建下来盈余甚微,甚至亏损,原因很简单:转包的盈余空间本身就很小,再加上经验不足,成本控制不熟练。有时工程款不足,他们要自己贴钱完成工程。

        尽管如此,夫妻俩没有放弃,继续努力不断积累经验,积累市场信誉,银行和建材供应商的关系网也逐步建立起来了。其中有两个关键的人物,对冯伟明和Forever Homes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位是Bill,退休建筑师,经验丰富,终生酷爱建筑行业。其父曾是知名建筑商Sifton的合伙人之一。Sifton公司从1923年就开始伦敦建房。作为冯伟明的良师益友,Bill给他带来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从房屋设计,供应商,到验房师,帮他打通了各种渠道。另外一位贵人是Jack,建筑律师,葡萄牙后裔,也出身建筑世家,喜爱并熟悉建筑行业。冯先生和Jack已有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至今Jack仍然是他的法律顾问。

                高速发展

        Forever Homes创业的前几年正值安省税改,新增高税,经济形势平淡低迷,因此公司成长缓慢,前四年总建房数不到40套。然而,随着公司业务和技术趋于成熟,市场和银行的信誉提升,1997-1999年公司迎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期。公司在Pond Mill地区投资220万,购买10公顷建筑用地,开发了45套住房。这是公司第一个大项目,从基本建设开始,包括水电、马路、地下管道等均由公司一条龙承办,获得巨大成功,收益近百万。同时由于这一大项目的成功开发,公司获得了同行及供应商的认可。

        从2000年开始,公司正式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公司的市场,技术的成熟,贷款信誉增加,资金链也开始趋于成熟,开始有能力着眼更大的项目开发——最成功、最令冯伟明自豪的开发项目Gainsborough北部新区的开发建设。

        今天西北沃尔玛商业区已是一片繁荣景象,东南方位与其毗邻的、与Gainsborough之间的新社区已逐步开发成熟,但2000年以前,这里还没有一丝开发迹象,没有开发商把目光投向这里。冯先生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明察到该地区的良好发展前景,果断在此投资第一期50个独立房位,获得了第一个地产开发商应有的商业优势。

        Gainsborough新区开发包括相当规模的社区基础建设,因此规模和利润都很不错。由于第一期工程成功打响第一炮,其他一些建筑也纷纷跟进。Forever Homes乘胜追击,又分别开辟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三期一共总建房150多套。

        公司的开发黄金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这期间公司在伦敦先后有30多个工地,经常有两三个项目同时开工,很多建设中的新区都能看到Forever Homes的建房,公司的经营状况蒸蒸日上,前景非常乐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大好局面随即烟消云散。

                谷底挣扎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毫无疑问也重创了Forever Homes。公司的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市场状况急转直下。十几年辛苦收益,全部购买了开发用地,没有市场,100多公顷的开发用地无法开始开发,高达700多万的贷款不能周转,银行利息、地税、工人工资、保险、办公及其它耗费,每年累计70多万。

        无论对公司还是冯伟明本人,都无疑是重大的打击。公司从无到有,从创业的艰辛起步,到今天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凝结着他们夫妇的心血。面对这一重大考验,他选择坚持,希望及早挺过难关,希望这场危机尽快结束。公司难,工人们也难。冯先生将心比心,他没有像很多其他地产商那样,解雇工人,相反,他关心工人们的生活,继续给工人发工资,大家携手共度难关。然而一天天过去,形势并无改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眼看公司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突然奇迹出现了——公司意想不到地卖出去了17套建房。而此时,好多建筑商对渐渐回暖的市场或没来得及反应,或没有人力和物力储备去迎接。而Forever Homes由于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放弃工人,因此最先恢复生产,并有能力向兄弟建筑商转包项目,以支援他们恢复生产。

                永久家园

        从金融危机的重创后重新恢复生产以来,尤其是2012年至今,他们成功完成了很多大建设项目,包括Adelaide和Sunningdale的东北新区,范莎学院对面600套房间的公寓楼等,公司生产和销售已经远远高出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

        如今,冯伟明将公司许多日常运营工作逐渐转交给儿子暁建,而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其实,即使在公司的初创时期、甚至在公司运营的最低谷时期,他也从未中断过社区服务工作。 在伦敦,几乎所有的华人社团都有冯伟明夫妇的身影。他曾担任CCNC(全加华人协进会伦敦分会)的理事,至今仍然帮助CCNC组织各类活动,包括每年最大的华人春节筹款晚宴庆龙汇等活动。他还是华商会、专商会等华人组织的发起人和会长。作为桥梁和纽带,他积极参与政府和政界人士与华人社区的信息交流和政策研讨或活动,传达华人社区对政府工作、法律的意见和建议,增进议员们对华人社区的理解。

        作为第一代华人移民,他清楚自己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在他的价值观里,中国移民要在这里建设永久家园,房子固然重要,但光有房子还不够。他向笔者表示,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国家,华人要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断。为更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华人首先要建立和提高中国移民在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影响力。中国人必须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我们的家园才是理想的和永久的家园。

                                                                                                                文 / 红枫林特约记者  永波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