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专栏  >> Peter Lam  >> 查看详情

印第安人怎樣參政爭取權益

来源: 红枫林新闻网  日期:2021-06-19 01:39:42  点击: 1968
分享:

圖片:溫哥華島外面的海達族(Haida Nation)來自中國Source: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Canada: Haida Nation Hardcover Children's Book》

最近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的甘祿市(Kamloops)已關閉的印第安人寄宿學校,發現了215具兒童的遺骨,事件震動全世界。我有同事、朋友、學生是印第安人,有些已有50年的友情,不禁哀傷到不能發言。英國的海軍軍官孟齊斯(Gavin Menzies)考據,鄭和比哥倫布早70年到北美洲,但中國以王道行天下,並沒有對印第安人滅族。哥倫布到後,把男的印第安人抓去開礦,女的抓去送給部下做禮物。加拿大的白種人,如賣一枝長槍給印第安人,要一堆與長槍一樣高的皮草,賣毛氈則故意沾上天花菌使印第安人死亡。東部沿海的印第安人,殺到絕種。 每年6月21日是「國家原住民日」(National Indigenous Peoples Day),目的是推廣加拿大原住民文化,以及紀念原住民為建設加拿大的貢獻。我發表此文,以悼念不幸死去的215名印第安人兒童
 
猶記在一個晴朗的秋日,黃葉遍地,清風徐來,一群興高彩烈的耆老,坐旅遊車向華瑪賭場騁馳而去。這是「佰福會」每週的耆老旅行團。「佰福會」是不牟利組織專為耆老免費翻譯、接送、申請福利。
 
看着車外一排排仍掛着零落的紅楓的樹木向後倒去,遠處是大片原野,我不由想起:呀,這原是印弟安人的地方。「華瑪印弟安人保護區」(Rama Indian Reservation)本來和華人毫無關聯,但因與「安省彩票博奕公司」合辦賭場,吸引了大批華人前往耍樂,且僱用不少華人員工。 人類學家認為中國人的人種和文化,在史前已向北傳播到西伯利亞,向南到澳大利亞,向東到南北美洲西岸、向西到非洲東岸。加拿大英屬歌倫比亞省沿岸、美國亞拉斯加東南岸的海達人(Haida),血統與古時的中國人接近。他們藝術和神話的風格及主題,與中國接近,所以人類學家認為海達人是從中國遷徙到來。
 
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瑪雅人(Maya),可能是商朝的遺民,因他們注重歷史和曆法,喜歡玉器,貴族有以金縷玉衣埋葬的習俗。他們也崇拜龍,造型和中國的龍相同。還有他們的神話提及他們的文化,是一條龍從大海那方帶來。大海就是太平洋,以前有橋,連接大海兩岸,但已倒塌。他們文化起飛的時候,正是商朝滅亡的時候。上紐約州的莫霍克人(Mohawk),春天祭日,主持儀式的酋長要掛一支旗,這支旗竟然是黃帝的軍旗。旗上畫了一隻龜。龜的頭尾四肢所指六個方向,與黃帝軍旗上的龜完全相同,這不會是巧合。莫霍克人是否也是炎黃子孫?
 
中國神話,有神名夸父,看見人們生活在黑暗中,痛苦萬分,於是決心追上太陽,要它每日按時升落,普照大地。經過千辛萬苦,他終於追上了太陽,太陽接受他的請求,但夸父卻累死了,化為桃林。印弟安人的祖先,向大陽升起的方向遷徙,結果走過了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的陸橋,到了美洲。這是不是「夸父追日」的歷史根據?有加拿大人到北京旅遊,在路旁有女人兜售珠織飾物,珠的質量、大小、飾物的設計、顏色、圖案、手工與加拿大印弟安人的珠飾,完全一樣。那人問兜售者是否去過加拿大,她說沒有。又問有沒有見過加拿大土著的珠飾,也說沒有。是否在靈魂的深處,中國人和印弟安人,存有集體的記憶?
 
不覺間車已到達。我把思潮拉了回來,大家下車, 遊戈於富麗堂皇的老虎機中,渡過了小賭怡情的一天。

圖片:蘇族(Sioux)在美國大平原與政府作戰60年,兵敗後部分遷徙加拿大  Source: The Demise of the Sioux
 
美國社會活動家亞連斯基(Saul Alinsky)以組織貧窮社區爭取權益稱著。他於1969年曾到訪華瑪印弟安人保護區,與青年人對話。青年們說:「四百年來,我們印弟安人對白人社會採取放任態度,並不參與。但是現在,我們希望政府修改《印弟安人法》(Indian Act)。該法案訂立在一個假設上,就是印弟安人將會滅絕,但如今印弟安人非但沒有滅絕,而且人口增加,該法案已不合時宜。還有,我們希望白人社會,能夠接受一些我們的觀念,拉近被此的距離。」《印弟安人法》制訂於1867年,規定由聯邦政府管理印弟安人的登記、土地權、公款。亞連斯基對青年們說:「你們的想法太天真,權益是爭取回來的,不能希望白人社會主動給你們。」
 
當白人到達加拿大時,印弟安人還是狩獵的民族。中國人有讀書和經商的傳統,所以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能適應。印弟安人失去了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但又不能適應白人社會,以至產生嚴重的失業、酗酒、暴力、自殺等社會問題。自從亞連斯基到訪華瑪印弟安人保護區到今,已經四十五年。幾十年來,印弟安人的領袖,一致認為民族振興,在於教育,必須培養一代有知識的人。他們經過不斷的遊說,向政府爭取權益。因為人口太少,而且過於分散,故此他們不用參選的方法。目前印弟安人已產生了人數不多的中層階級,其中不乏醫生、教授、律師、社工、護士、作家、畫家等,而且生活在夫妻相伴、有兒有女的家庭。印弟安人爭取權益的勇氣、自尊、自信,將令其民族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而且越來越昌盛。

圖片:多倫多土著加拿大人中心Source: Toronto Architectural Conservatory
 
有友人擁有「緬尼吐巴印弟安人公主」選美榮銜,又是心理學碩士。她說:「我們的青年人,受過教育的,受到很大的壓力去參與政治。」反之,中國人的青年人受到很大的壓力,不去參與政治。父母常告誡子女:「讀好你的書,不要理人閒事。」「善人者,不善人之師。」擅長某事的人,可以做不擅長的人的老師。印弟安人團結參政,爭取權益的精神,值得華裔效法。雖然我們的文化不同,處境也不同,我們是移民族裔,他們是原住民,他們的行動,我們未必能夠效法,但不能效其行動,亦要效其精神。

文 / 林达敏

相关Peter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