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行走中国·2017海外华媒江西行】珠联璧合是熹园

来源: 红枫林传媒   日期:2017-09-05 23:29:28  点击: 78965
分享:
  红枫林讯: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城的一隅,美丽的星江河畔,有一片徽州园林风格的建筑,这是一个美妙得令人产生无限遐思的去处,它不仅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熹园”,更以其让朱子思想和瑰宝歙砚珠联璧合而成为一处圣境。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因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而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并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在婺源星罗棋布的景区景点和蓬勃发展的旅游大潮中,熹园以它瑰丽精致的园林,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以及品味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示巧夺天工的古老技艺,而引人入胜,并渐显后发之势。
  熹园,原名“朱家庄”,为朱熹先祖择居之地,曾是一个风水绝佳的村落,浩荡的星江河在南面流过,葱茏的锦屏山从北面迤逦而来。然而,时世变迁,数度更迭,曾经的高堂大屋湮没在岁月的烟雨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低矮平房,值得庆幸的是,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遇上了一个堪担大任的企业和一个独具慧眼的人——江亮根,他五年筹划,八年建设,终于在已经荒芜多年的朱熹祖居地朱家庄原址上恢复起一个美丽的徽派园林——熹园。没有人能说出当年朱家庄的景象,但是到过熹园的人都会留下赞美,带走留恋。
  走进熹园,一座高大的石制牌楼首先映入眼帘,无论是“文公阙里”还是“熹园”,都会让你有一种走近朱熹的世界的感受,到处都有800多年前朱熹回家的痕迹和影子。
  和“文公阙里牌坊”相距不远的是19米高的尊经阁,它是整个熹园的制高点,与园内的引桂桥、紫阳书院在同一中轴线上。登阁四望,园内景物尽收眼底,碧波粼粼的朱徘塘,不禁让人想起那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诗。而尊经阁旁边的“静池”边上的那棵浓荫覆地的槠树,是朱熹47岁第二次回家省亲时手植的,现在已经成为朱熹的化身。从一株小苗长成参天大树,多少往事如落叶化入它脚下的泥土,今天的人们却仍对它津津乐道,这或许就是朱熹当年植树的初衷。
  伫立在星江河边的这排老房子就是当年的朱家庄了,这些古建有绣楼、有祠堂、有商宅,也有官厅,从门楼到梁枋、从雕刻到墨榫,从古砖到青石板,岁月可以洗尽铅华,却无法抹去内在的神韵。在这些古宅里驻足,绣楼里女人的悠闲,善庆堂里农人的淳朴,澹成堂里商人的阔气,修齐堂里官宦的气派,朱家祠里宗祠的肃穆,都会给你一种穿越时空的虚幻。
  紫阳书院,亦称晦庵书院,是熹园中的又一重要建筑,最早建于元至元24年(1287年),历代几经毁建,现在的紫阳书院按《婺源县志》上的原图复原而成。紫阳书院由瑞云楼、讲堂、三贤祠、碑廊、虹井亭构成,是读朱子之书,传文公之教,延续程朱学脉的场所。
  圣境育圣人,圣境生宝物,熹园,不仅是传承弘扬朱子文化的圣境,也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朱子砚文化展览区,人们可以触摸到歙砚的起源、发展的脉络和它兴衰的过往。
  “歙砚碑廊”,荟萃了中国现当代书法大家为婺源歙砚的题字,“风靡天下”、“砚国明珠”、“玉德金声、文房之宝“等等,不一而足,极尽赞美。“古砚馆”讲述了叶氏猎人发现砚石,并稍作雕凿,上贡朝廷,一鸣惊人的故事,以及历经唐宋元明清的演变过程。“歙砚馆”图文并茂,实物展示金昌、金晕、鱼子、眉纹、罗纹五大歙砚纹理,其石质坚实细腻,温润如玉。“非遗手工制作技艺展示厅”,16道工序展现了歙砚从开采到包装的全过程,并特别推出了针对孩子们的歙砚雕刻技艺体验活动,小朋友可以挑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砚台,像这里的大师一样,用刻刀刻上自己的名字留作纪念。非遗作品展示厅,这里的每件作品都出自名家大师处心积虑的精心设计和雕刻,每一方砚台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
  作为熹园的镇园之宝,三块巨大的砚石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当初,它的主人耗费重金,如获至宝,几番苦思后,在熹园精心建起三个木质廊亭,用于安放这三位歙石王。面对这三块得之不易的歙砚王,江亮根请来了“中华砚雕第一刀”方见尘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明学、张硕主刀,融入朱子“穷理”、“致精”、“持志”的文化精髓,在不久的将来,这3方凝聚了高超雕刻技艺和深邃文化内涵的巨石歙砚,将成就一段歙砚文化史上旷古烁今的佳话。

加拿大红枫林传媒董事长谷剑云
  一步一景一天地,一笔一砚一文章。经过5年时间的精心打磨,总投资1.6亿元,占地1.7万平方米的熹园,已经成为一个集朱子文化研究交流、教育实践、参观游览于一体的文化大观园。熹园景区年均接待游客已逾百万人次。
  从“文公阙里”牌坊进入熹园,走过引桂桥,仰望尊经阁,膜拜朱熹手植的槠树,去朱家庄访古,在紫阳书院聆听书声,徜徉于砚文化园,见识歙砚的精湛技艺,一定是一段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之旅。

相关

    暂无信息